引言
一次施工中意料之外的意外,將一家冷氣設備公司推向財務風暴的旋渦之中。近七百萬元的財務缺口,令公司一度舉步維艱,在同時面臨刑事公共危險罪、民事損害賠償、財務危機的多重壓力下,這家公司選擇向謝政文律師尋求協助。在他的協助下,最終成功爭取到合理的賠償。謝政文律師憑借縝密的分析與策略布局,不僅化解法律糾紛,還幫助企業解除經濟危機。
事件經過:不當施作引發的重大災害
故事的開端來自一家冷氣材料供應商(當事人)與一位施工承攬人(對造)之間的合作。為了擴增倉庫存放空間,公司委託對方進行增設倉庫內部鐵製夾層施工。不料,在焊接過程中,對方疏於防護,導致火花引燃周遭物品,最終導致倉庫內大量新品與鄰近區域全數焚毀。
該場災害讓當事人公司損失高達三千多萬元,儘管投保了火險,但仍有近七百萬元的缺口尚未填補。因此,公司選擇對承攬人提起損害賠償訴訟,主張對方應負擔相關財損責任。
謝政文律師的策略:全面清查,鎖定焦點
面對如此複雜的訴訟爭議,謝政文律師以冷靜且縝密的方式逐一攻克難關,最終成功協助當事方脫困。以下是處理過程中的幾大關鍵策略:
1. 追溯火源,釐清歸屬
謝政文律師首先協助當事人在遭到周邊業主提告公共危險的刑事案件中,詳細判讀消防單位的火災原因鑑定報告書,確認起火點及起火原因,再從此部分可確認的事實向前追溯究竟是哪個環節出錯導致火災發生。他仔細檢視監視器影片每一分每一秒的畫面,再結合現場目擊者證詞,發現事故發生原因竟然僅僅是因為承攬人在焊接過程中一個輕忽的小疏失,卻造成數千萬元的損害。有了這關鍵證據,謝政文律師展開論述,證明當事人已經盡其努力完成事前預防措施,無任何過失,失火責任應由草率施作的承攬人獨自承擔。最終檢方也認同此論述,給予當事人不起訴處分,明確釐清火災的責任歸屬。
2. 引用法規,精準論辯
在本案民事損害賠償訴訟解析法律層面時,他援引民法第184條及承攬相關條文,首先確立當事人無任何過失存在的前提,接著進一步指出對方不僅未積極採取必要的火災防免措施,更輕視焊接作業存在的風險,草率施作,導致公司遭受巨大損害。更重要的是,他明確論述該名施作人員的行為與此次重大損害發生間具有直接因果關係,責任不容推脫。
3. 掌握時機,促使認諾
在訴訟過程中,對方一度坦承過失且不爭執原告損害數額的主張,因此謝政文律師看準最佳時機,請法院確認對方陳述之真意是否為認諾,成功免除冗長的舉證過程,直接獲得最有利於當事人的判決,迅速為企業挽回部分損害。
結果:賠償到位,企業紓困
在謝政文律師的操作下,法院最終判決對方需支付當事人公司新臺幣五百萬元,並自111年5月9日起,按年息5%計算至清償日。同時,對方需承擔全案所有相關的訴訟費用。經此訴訟,公司成功彌補部分財務漏洞,避免因意外風波而陷入經營困境。
這樁重大糾紛能透過司法途徑在最短時間內解決,彰顯出謝政文律師對案件的精密掌控力,讓公司避免因曠日廢時的司法程序進一步擴大損害,也為公司修復部分經濟損傷,對當事人而言實屬最佳結果。
謝政文律師心得
「當事故發生,所有人都可能感到身陷迷霧,而法律的價值正是帶領人們走出黑暗。我希望透過我的服務,讓每位當事人清楚地看到自身的權利與保障。本案中,這家公司能重新站穩腳步,正是法律力量帶來意義的最佳例證。」
總結
本次由謝政文律師代理的求償案,成功為公司重拾信心,更為法律實務再次增添佳績。這起案件的勝利,不僅解釋了法律條文的適用,更實現了正義與公平的最佳平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