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件概要:清真寺內的爭執
近日,桃園地方法院針對康先生被控恐嚇的案件作出無罪判決。康先生被指控於清真寺中以言語威脅吳先生人身安全。然而,法院認為現有資訊無法足以證明康先生構成犯罪,因此予以宣告無罪。
事件背景
康先生因遭吳先生指控聘用非法移工,感到憤懣不平,雙方在清真寺內爆發爭吵。檢察官指出康先生涉嫌對吳先生脅迫,包含“我要砍掉你的腳”等語言,導致吳先生感到恐懼不安。這起糾紛逐步升高為刑事調查,康先生面臨恐嚇罪的嚴重控訴。
羅亦成律師的辯護策略
接下案件後,羅亦成律師冷靜分析案情,以縝密的手法與充分的準備呈現在法庭上,制定了多管齊下的策略:
1. 重建案情,拼湊真相
首次檢視現場的關鍵證物,包括目擊者陳述、錄像資料,以及當事人的詳細描述,逐步梳理情境並挖掘潛在矛盾,確保每個環節經得起推敲。
2. 法律論據,逐條對應
透過對法律內容的精闢理解,對檢方的指控從多層面提出辯解,清楚證明康先生的行為難以構成恐嚇犯罪要件,力證當事人無過失可追究。
3. 理性攻防,穩步拆解指控
面對檢方證據時,運用嚴謹邏輯導向與逐點質疑,挖掘對方訴求中的漏洞,不僅降低該指控的可信度,還進一步放大其論述的瑕疵。
法庭最終裁定
根據無罪推定原則,法院認為檢方未能提供足夠證據證實康先生的犯罪事實。吳先生的指證中出現多處前後不一致的說法,缺乏其他佐證支持,無法滿足法律對定罪的高標準要求。最終,康先生被判定無罪,成功洗清罪名並保全名譽。
羅亦成律師的感悟
「每一宗案件都有其獨特性;作為辯護律師,不只要為當事人提供專業的法律援助,更需要確保他們的基本權利得到保障。任何一次錯誤的判決,都可能深遠地影響一個人的生命,所以我全力以赴,為我的客戶問心無愧地搏鬥到底。」
案例啟發
此案件展現了證據完整性和證詞可信度在刑事案件中的重要性。即使在面對嚴厲的控訴,只要沒有充分證據能支撐犯罪成立,就無法輕易讓指控成立。對於類似情況或誤解,及時取得專業法律協助,才能有效維護自身的清白與權益。
律師不是僅僅協助當事人打贏官司,而是為他們重拾一份信念,一份應得的正義。若您也身陷困境,請讓專業法律團隊協助您走出迷霧,迎向清楚的未來!
